动态信息
您现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动态信息

视力保护色:
甬港联45周年特别策划 | 香江水连甬江潮 ① 两地书

2025-08-12 22:23:10信息来源:浏览次数:字体:[ ]

编者按:四十五载潮声相和,万家灯火血脉同源。本栏目以宁波帮博物馆正在举办的“甬港同心 共著华章——香港、宁波甬港联谊会成立45周年特别展”为契机,循时光经纬,用图文重现甬港两地守望相助的温暖瞬间,让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与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精神,化作新时代浪潮中动人的浪花。

1979年12月17日,72岁的王宽诚手握钢笔,给比他年长15岁的“佐老”(俞佐宸)郑重复信:

“您如此年龄,热心为社会主义祖国奔走值得为我们学习榜样……关于宁波方面事情,我虽愿意多做些工作,在时间上心与愿违……如荷甬方当局同意,或成立一个甬港联谊会,对家乡密切联系,与家乡亲友促进亲密互助。”

(1979年王宽诚写给俞佐宸的信)

王宽诚提出的“甬港联谊会”,在当时社会环境下,堪称富有创造性的设想。

1980年,在王宽诚、俞佐宸的筹谋下,香港、宁波两地相继成立甬港联谊会。这条跨越山海的情谊纽带,既见证“宁波帮”商行天下的传奇,亦沉淀游子对故土最深的眷恋。

如今看来,利用乡情乡音,以各种形式,团结动员旅港乡亲造福桑梓,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杰出贡献的“民间团体”,不仅是“首创”,亦“独一无二”。

(1980年宁波甬港联谊会成立大会)

银河虽阔终有渡

1907年,王宽诚出生在鄞县布政乡(今海曙区古林镇)宋严王村,按照族谱“诚”字辈排行,取名为“宽诚”。

王宽诚与俞佐宸相识也早。其人早年便在宁波与佐老共过事,相逢投契,成为至交。1960年,王宽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回到故乡宁波,便是佐老接待,老友相见,分外亲热。

(1980年二人在南溪温泉合影)

王宽诚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在家乡捐资办学老一辈“宁波帮”。

据俞佐宸的夫人周竹君回忆,当时,佐老问宽老是否对家乡留点什么做纪念,宽老当即表示,想在家乡宋严王村办一所小学,在宁波市区办一所中学,都叫“东恩”——“东”是毛泽东的“东”,“恩”是周恩来的“恩”。

(1966年鄞县横街(今属海曙区横街镇)建成的东恩中学校舍)

1979年收到佐老的信时,王宽诚事实上已于1978年10月中旬回过宁波,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“宁波帮”在特殊时期最早的一次回乡之旅,比1978年12月召开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(确定实行改革开放),还早两个月。

据载,王宽诚是从医院直接回乡的。当时他刚在上海华东医院做完结肠癌手术后的例行体检,医生告诉他身体恢复得很好,他一身轻松,心怀舒畅。家乡的金秋十月,稻谷金黄,晚桂飘香,但多年与外界信息不通,渠道不畅,大家对王宽诚的到来寄予厚望,希望他可以帮助打开外贸出口渠道、寻找合作项目。

回港时,他行囊里带了宁波和杭州方面托付的24大类、8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。从后续信件往来看,他几乎都分门别类,予以答复。有些是个人解决,有些是请公司洽谈,有些是帮忙联络。

然而一人执炬终不及众人拾柴,所以当1979年收到佐老来信,他提出在宁波、香港两地分别成立“甬港联谊会”以加强团体性联络的用心,从中可知。

“老夫也有凌云志”

为国出力,匹夫有责。

王宽诚信中的建议让佐老非常激动,认为他“谋事之深远,见识之卓越”,确在众人之上。

很快,俞佐宸便以书面形式与王宽诚联名给市里打了报告,很快得到省市领导的重视,还得到了分管对外开放的谷牧等中央领导的赞同。

周竹君在回忆录提到,“这件事毕竟在全国来说还是一个先例,一个创举,也可以说,这件事对推动宁波进一步改革开放,以致后来引起邓小平同志的重视,发出‘把全世界的‘宁波帮’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”的伟大号召,不无关系。”

1980年,在王宽诚和俞佐宸的亲自筹划下,宁波、香港两地的甬港联谊会相继成立。当年2月15日,宁波甬港联谊会(简称“甬会”)首先成立筹委会,地址设在苍水街,共由18名委员组成,由俞佐宸亲任会长。

香港的速度更快,7月28日,举行筹委会,临时主席王宽诚报告经过,即席推选包兆龙、叶庚年、包玉刚、安子介、王宽诚、曹光彪等60人为理监事;紧接着8月8日举行理监事会议,选出会长、副会长、名誉会长、名誉顾问,拥有旅港宁波籍实业家220多人的香港甬港联谊会(简称“港会”)宣告成立。

(1980年8月8日,香港甬港联谊会第一次全体理监事会议手稿。香港甬港联谊会提供)

10月31日下午,于王宽诚早年出资建造的华侨饭店举行成立大会,应邀出席的王宽诚没有备稿,即席发表热情洋溢的贺词,留下一段珍贵的录音,话语感人:

“香港甬港联谊会的会员,大家顾名思义可以知道,都是我们宁波人。我们宁波人可以说全世界到处都有,这个发源地是宁波,这里是根,其他都是枝……我们第一炮放响了,关系越来越密切。关系可以分两种来讲,一种称精神状态,爱国热忱,爱乡热忱;另一方面呢,大家都晓得,我们宁波人做生意最大,我们的大多数会员是做生意的,本人要有生意做,在国家来讲是希望有人要来做生意。尤其是我们浙江省,明年开始一步一步走向独立对外贸易,宁波的希望更大了……”

(宁波甬港联谊会成立大会上,王宽诚向俞佐宸赠送锦旗)

(展览现场复原场景,可聆听宽老发言录音)

这一年恰逢佐老虚岁89寿辰,听完王宽诚的演讲,俞佐宸当场赋诗:

“团结一心利四化,人民九亿喜逢春。老夫也有凌云志,不作等闲旁观人。”

(1980年宁波甬港联谊会成立大会)

(这面锦旗今收藏于宁波帮博物馆)

“作始也简,将毕也巨”

香港、宁波甬港联谊会成立后,发挥的作用是显著的。

在此之前,海外和港澳的宁波籍人士回乡极少,宁波也没有“组团”访问过香港。

1981年11月18日,由7人组成宁波工商贸易考察团,作为宁波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“第一团”组团赴港。团长是当时宁波市计划委员会党组书记李彬,副团长中有俞佐宸的夫人、后来接替佐老多年担任宁波香港联谊会会长的周竹君。

(1981年,香港甬港联谊会欢迎宁波工商贸易团赴港访问)

(周竹君在欢迎宴会上邀请在港“宁波帮”回乡看看)

据其回忆,宁波这次组团访港的影响很大,香港各大报都刊登消息,惊动了大量在港宁波籍人士。宽老对考察团盛情款待,并设家宴,代表了他对家乡客人的一片真诚。

经多方努力,考察团与26家客户洽谈了业务,并商定由香港甬港联谊会筹措资金,作为家乡的教育基金。

(1981年,香港甬港联谊会与宁波工商贸易团座谈)

“宁波帮”研究专家王耀成后来在著作中说,“历史中许多重大事件往往起因于小事,而许多交往又常常始于民间。”

此次“破冰”后,宁波市政府、机关、团体访问香港成为“家常便饭”,香港甬港联谊会也成了宁波人的“家”。

有了这个联络沟通的平台,20世纪80年代初,王宽诚每年都亲自组团来故乡访问,两地交流考察源源不断,经贸洽谈好戏连台。周竹君更发挥性别优势,时常联络甬籍“太太们”来甬观光看戏,促成宁波小百花越剧团赴港乃是后话。

(访港期间,周竹君等在王宽诚家中做客)

1985年,93岁的俞佐宸因病辞世;仅一年后,79岁的王宽诚也离开了人世。但他们建立的宁波、香港甬港联谊会发挥作用直到今天。

(宁波帮博物馆近日新增展品:2018年王宽诚获得的“改革先锋”奖章及证书,王宽诚教育基金会提供)

1980年10月31日,王宽诚在宁波甬港联谊会成立大会上,引用了一句中国的老话,“作始也简,将毕也巨”,对联谊会寄予厚望;1985年10月,他最后一次来宁波,在甬港联谊会成立五周年活动上说:“我年纪大了,我们老一辈的,只能做好奠基工作,联谊会的前途,配合着宁波大发展的前途,需要在座的中年人和青年人更多努力,使联谊会在宁波走向东方第一、世界一流的大港过程中,作出更大的贡献。”

如果他天上有知,看到今天的舟山宁波港,定当快慰。


(编辑:)
【打印本页】【我要纠错】【关闭窗口】

[全文下载]:
分享到:
0
本会概况 | 动态信息 | 港界风采 | 为港服务 | 慈善事业 | 香港甬港联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